12月1日,《抗菌及抗病毒涂料》《涂料(漆膜)抗病毒性能测试方法》两项团体标准在北京发布,打破了国际上抗病毒涂料标准缺失的局面,将为抗病毒涂料市场提供有效的规范和明确的依据,为百姓健康生活保驾护航。
抗病毒涂料需求凸显
研究表明,80%的常见感染(例如感冒、流感、腹泻等)实际上是由接触了受污染的物体表面进行传播的。随着消费者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对于具有抗病毒功能的产品需求日益迫切。而涂料作为任何消费终端产品的最外层,与消费者的日常接触是最为密切的,具有抗病毒功能的涂料及涂层产品,对于改善消费者的生活水平,降低感染风险,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涂料行业,有效地推动抗病毒、抗菌涂料技术与产品的发展,必然是目前值得业内关注的焦点,并有望成为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一个新的增长点。
抗病毒、抗菌涂料市场亟待规范
《抗菌及抗病毒涂料》团体标准,明确了涂料的抗菌、抗病毒性能应符合3方面的要求,包括抗细菌性能、抗霉菌性能和抗病毒性能。其中,Ⅰ级抗病毒性能中,H3N2抗病毒率需大于等于99.9%,EV71抗病毒率需大于等于95.0%。《涂料(漆膜)抗病毒性能测试方法》团体标准,规定了涂料(漆膜)抗病毒性能测试的术语和定义、试验原理、试剂和材料等,适用于涂料(漆膜)抗病毒性能的测定。
中国涂料工业协会会长孙莲英表示:“随着技术的日新月异,涂料在兼具保护和装饰功能的同时,功能性亦愈发彰显,在自清洁、自修复、反射隔热、隐身、生物活性智能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而具有抗菌、抗病毒功能的涂料技术和产品的研发,是涂料功能性的又一次体现和突破。不仅对于改善消费者的生活水平,降低感染风险,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也必将成为未来行业和消费者共同关注的焦点。而如何有效地规范抗病毒、抗菌涂料市场,如何科学判定涂料的抗病毒性能,将抗菌、抗病毒涂料引入正确的发展道路,为人民健康和生命安全保驾护航,不仅是涂料人的责任和担当,也成为摆在涂料人面前的新命题。抗病毒涂料及其检测方法标准的出台就更显得尤为迫切。”
据了解,目前,抗菌涂料已有明确的国家标准可作为参照,但抗病毒涂料国内并没有成熟的测试方法。各家涂料企业也没有对涂料的抗病毒机理进行明确的阐述。一些企业仅仅测试对一种病毒的杀灭能力,就宣称是具有“抗病毒”功能的产品。早在2019年8月,中国涂料工业协会就着手准备抗病毒涂料相关标准的预研。特别是今年的新冠疫情的爆发推进了标准的研制进度。2020年4月,两项团体标准在中国涂料工业协会正式立项。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以及三棵树、立邦、富思特、PPG、嘉宝莉、陶氏等100余家知名院所和企业纷纷积极投身于两项标准的编制工作中,经过预研、立项、起草、征求意见、审查、批准、出版等环节,历经工作组多次讨论,并进行了大量的试验验证。标准在2020年12月1日终于向全社会发布。
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谢小保表示,致病性病毒种类繁多,需要选择具有代表性毒株作为测试病毒。因此,根据抗病毒的原理,发展新的替代性的实验病毒,是广大研究和测试机构需要进一步进行的工作。抗病毒的功能性涂料(漆膜)行业的发展和测试标准的研究应互相促进。一方面,行业的发展需要测试标准的完善和制定;另一方面不断研发制定我国试验方法和评价标准,补充完善现有的标准体系,不仅可以规范市场,促进行业的良性竞争,也有助于提高产品的质量,增加产品的附加值,接轨国际,打破技术壁垒,实现更高的经济效益。
【版权声明】秉承互联网开放、包容的精神,化工网欢迎各方(自)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我们原创内容,但要严格注明来源化工网;同时,我们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将版权疑问、授权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info@netsun.com,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