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9日-20日,光明科学城・2020工程生物创新大会暨《麻省理工科技评论》中国生命科学创业大赛决赛在深圳光明科学城光明区文化艺术中心举办。
作为我国合成生物领域规模最大、级别最高的会议,本届大会吸引了数十位生命科学领域特别是合成生物学领域的顶级科学家、商业领袖及投资机构代表,共同探讨合成生物学发展现状及其将为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影响。凯赛生物(董事长和核心技术专家刘修才在大会现场发言时表示,对于合成生物行业来说,产品对环保有贡献是远远不够的,行业的真正发展一定要解决产业化的问题,要做到产品能与传统化工法产品在成本上相竞争。
合成生物学产业机遇显著
“碳中和”是本届会议的一个热门话题,而作为合成生物学的一个重要成果,生物基材料不仅不增加碳排放,更是“负碳”(Carbon negative)材料。
12月12日,中国国家自主贡献一系列新举措出炉:到203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25%左右,森林蓄积量将比2005年增加60亿立方米,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2亿千瓦以上。这也是今年9月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首提“碳中和”目标后,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举措上的进一步落实。
就在前一天,欧盟27国领导人在欧盟冬季峰会上通过了欧盟委员会关于提高实现“碳中和”中期目标的提议,就更高的减排目标达成一致,决定到2030年欧盟温室气体排放要比1990年减少55%以上,到2050年实现“碳中和”。而早在今年7月,欧盟已经批准自2021年1月1日起开征0.8欧元/公斤的“塑料包装税”。联想到国内今年实施的新版“禁塑令”,不难发现,环境压力下的各国环保政策出台明显加快。
业内人士指出,目前人们关注的碳中和途径主要集中在能源领域,即借助新能源逐步替代化石能源以减少碳排放。而材料领域的碳中和如何实现却尚未引起重视。据统计,石油消耗的15%~20%被用于生产化学品,因此造成的碳排放量同样巨大。在此背景下,合成生物技术有望提供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其实,早在1992年美国的Metabolix公司便在“可生物降解-PHA”产品中开启了合成生物学的产业化尝试。而近年合成生物学产业的升温主要有两个原因。
首先是技术的突破。2011年,法国科学家Emmanuelle Charpentier和美国科学家Jennifer A. Doudna“开发出一种基因组编辑方法”,并因此获得今年的诺贝尔化学奖,而基因编辑技术正是合成生物学的重要前端技术之一。利用此项技术,研究人员可以极其精确地改变微生物的DNA,创造出生物制造所需的特定微生物,从而对合成生物学相关产业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此外,资本的介入也为行业发展带来了机遇。例如,比尔·盖茨投资的Ginkgo Bioworks利用高通量合成生物技术,开发食品、材料、药品;软银投资的Zymergen利用AI和机器学习,挖掘微生物的基因秘密,开发合成生物学产品。本次会议指出,预计2019-2024年全球合成生物学市场规模年复合增长率为28.8%,到2024年将达到188.85亿美元。
合成生物行业发展要经得住大规模产业化的检验
当前合成生物领域的企业大多仍处于成长期,能否实现规模产业化是现阶段合成生物领域企业突围的关键点。会议中,两家合成生物学上市公司尤其引人注目,一个是在国内也是在全球最早实现生物法产品替代化学法产品并盈利的公司,也是国内第一家合成生物学领域的科创板上市公司凯赛生物,目前市值近400亿元。另外一家是国外合成生物学第一股的Amyris公司,目前市值约8亿美元。
凯赛生物董事长和核心技术专家刘修才在大会现场发言时表示,对于合成生物行业来说,产品对环保有贡献是远远不够的,行业的真正发展一定要解决产业化的问题,要做到产品能与传统化工法产品在成本上相竞争。
事实上,包括Metabolix、BioAmber、Cobalt在内的一众国际知名公司正是由于无法实现产业化而面临生存问题。而凯赛生物用13年时间,实现了生物法长链二元酸对化学法产品的替代,其产品成本、性能无疑经受住了市场的考验。
成为生物法长链二元酸领域的主导企业之后,凯赛生物开始了产业链下游的延伸,逐步加码生物基聚酰胺(尼龙)产品。刘修才认为,碳减排的理想材料应该具备三个特征:原料可再生、产品可回收、成本可竞争。凯赛生物以生物基聚酰胺材料的产业化实践证明了材料领域碳减排的可能性。今年10月,凯赛生物与山西合作,共同投资打造“山西合成生物产业生态园区”。利用合成生物学和清洁能源,该材料产业园将实现“零碳”,并成为全球引领的千亿级生物基绿色新材料产业集群。
【版权声明】秉承互联网开放、包容的精神,化工网欢迎各方(自)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我们原创内容,但要严格注明来源化工网;同时,我们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将版权疑问、授权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info@netsun.com,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