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全面进入“控塑时代” 公众对“替代品”,还满意吗?

2020-12-30 09:01:45 来源:中国环境报

  从12月1日起,海南省率先在全国全面禁止销售和使用10个类型的塑料膜袋、餐具等一次性塑料制品,正式进入“控塑时代”。

  目前,海南“控塑令”实施已近一个月,各项工作进展如何?“替代品”的推行效果公众还满意吗?还有哪些待解的问题?

  替代品走入生活,生产产能逐步提升

  在大润发超市海口国兴店,记者发现,全生物可降解产品已然就位。超市生鲜区的连卷环保袋同样是可降解材质,顾客可以免费自取使用。在熟食区,提供的一次性饭盒也是可降解的。超市的收银台处统一“亮出”宣传牌,介绍全生物降解塑料购物袋及收费标准,大号0.8元/个、小号0.6元/个。

  “我们的购物袋、生鲜蔬果等散装货品保鲜袋、熟食打包袋等,都换成了符合新规的替代品。”超市工作人员陈月云介绍说,就连超市商场里餐饮店铺打包用的杯具、餐具,也里里外外全部更新。

  批发商店、超市、农贸市场、景区景点、海航航班飞机上……“控塑令”带来的绿色生活新主张,正在渗透各式场景。

  记者来到海南省首家售卖全生物降解用品的赛小高生活超市。其中,“我爱海南”系列全降解购物袋、垃圾袋及相关产品深受市民欢迎。据介绍,在合适的环境下,全生物降解袋仅需6个月左右的时间就可以完成降解成水和二氧化碳,回归到自然生物链中。

  在海南省首批“控塑”名录中,涵盖了非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的一次性袋类,包括购物袋、日用塑料袋、纸塑复合袋和垃圾袋;含有非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的一次性餐饮具类,包括盒(含盖)、碗(含盖)、碟、盘、饮料杯(含盖)等制品,也被列上“黑名单”。“控塑”的补充目录中,超薄农膜、一次性刀叉勺、塑料棉签、含塑料微珠的洗护用品等品类也被纳入限制范围。

  “名录以负面清单的形式,明确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的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种类,体现了先易后难、积极稳妥的原则。”海南省生态环境厅土壤和农村环境管理处处长伍晓红介绍。

  不少生产企业对全面实施“控塑”首批名录后的市场需求量增长表示期待,金塑(海南)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便是其中之一。

  “可以预见,首批名录正式实施后,海南市场需求量或将迎来一个小高潮。”金塑(海南)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金普东指出,他对未来市场发展充满信心,公司近段时间还专门投入了8条生产线。

  截至今年10月底,包括金塑(海南)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海南赛高、海南创佳达、中科信晖新材料等公司,省内已有7家一次性全生物降解制品的生产企业,年产能为膜袋类2.48万吨、餐饮具约1860吨、改性粒料约4800吨,并逐步增加。

  公众接受度有待提高,价格因素是关键

  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的替代品如何满足市场需求,并让消费者接受,是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对于禁止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社会各界反应不一。大部分市民表示这是有利于环境保护的事,应该支持;但也有一些市民表示担忧,焦点就在于替代品的价格问题。

  “作为餐饮经营方,成本控制是我们一大考虑因素,我们希望买到物美价廉的‘控塑’替代产品。”海南旭杨餐饮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宋鸿钰介绍,他们公司主要经营学校、单位食堂等餐饮服务,作为率先试点的重点行业和场所,他们已开始使用替代产品。

  宋鸿钰提到了关键词“价格”。她以公司所经营的某家食堂为例说道:“原先食堂采购300套普通塑料打包餐具的价格约为180元/件,现在替代产品价格为330元/件,每个月采购成本是原来的约两倍。我们希望价格能降下来。”

  在海口龙华农贸市场经营摊位多年的陈大姐也算了一笔账:“以前传统塑料袋几分钱1个,现在0.3元~0.5元1个,按照摊位一天用200个左右的袋子算,一天下来我们的成本可能要增加几十元到百元不等。”

  “‘控塑’是件好事,但如果替代品生产和销售成本增加,则会导致成本转嫁。”结合餐饮业特别是外卖行业对塑料制品使用的依赖情况,海南省食品安全协会秘书长赵文阳指出,“控塑”推行需要更加平稳有序。

  中科院理化技术研究所工程塑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季君晖认为,要加大研发投入,持续开发新型全生物降解塑料种类,结合海南本地特点研发相关制品,逐步降低成本,不断扩大应用领域。随着规模效应的形成,全生物降解塑料价格还存在较大的下降空间。

  推广可降解塑料,政策扶持和引导少不了

  据海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介绍,针对目前可降解塑料等替代产品产业链不成熟、成本居高不下的问题,目前正在联合海南省财政厅和省工信厅研究相应的产业引导和扶持政策,力求出台惠及可降解塑料制品研发、生产和销售全产业链的系统性政策。

  今年10月,海南出台的《海南省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工作实施情况评估考核工作方案(试行)》明确,省“控塑”领导小组办公室将采取各市县自查自评与第三方评估相结合的方式,对各市县“控塑”工作进行年度“期末考”,考核实行百分制,考核结果将予以通报。

  下一步,海南省将在保障替代品供给的条件下,进一步扩大“控塑”目录,同时加大可降解材料研发力度,开发更多适应海南地理环境的新型可降解材料和制品。

  ——相关链接——

  不可降解塑料袋、一次性吸管将禁用

  北京出台“限塑10条”

  本报综合报道12月24日,《北京市塑料污染治理行动计划(2020—2025年)》正式发布,将聚焦餐饮、电商等六大行业,加大减塑力度。

  “行动计划”明确要求,从2021年1月1日开始,北京全市餐饮行业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全面替换为可降解塑料吸管;建成区外卖(含堂食打包)服务,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替换为可降解塑料袋;建成区、景区景点堂食服务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餐具,鼓励餐饮堂食服务采用可清洗消毒、重复使用的餐具。到2021年6月底,全市餐饮行业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咖啡搅拌棒。

  “行动计划”提出,鼓励外卖平台在点单环节设置“无需餐具”等选项,并给予积分等形式的奖励;通过发放“绿色优惠券”等措施,引导消费者少用或不用一次性塑料制品。

  快递行业是使用塑料制品的大户,“行动计划”对快递行业使用的塑料包装袋、编织袋、胶带等用品也作了明确规定。从2021年1月1日开始,北京市快递网点发出的快递包裹中,使用“瘦身胶带”的封装比例应达到90%、循环中转袋使用率应达到95%以上。到2022年底,全市快递网点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包装袋、一次性塑料编织袋等,循环中转袋基本实现全覆盖。


【版权声明】秉承互联网开放、包容的精神,化工网欢迎各方(自)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我们原创内容,但要严格注明来源化工网;同时,我们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将版权疑问、授权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info@netsun.com,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处理。

首页 产品 商机 CAS 商城

化工助手-化工数据资源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