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集团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张玉卓做客央视《对话》节目,畅谈在碳达峰和碳中和背景下,中国石化氢能产业的发展与布局。
氢能是未来能源技术革命和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是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重要手段。中国石化加快构建“一基两翼三新”产业格局,抢抓氢能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落好关乎发展大局的关键一子,把氢能作为公司新能源业务的主要发展方向,逐步培育并壮大中国石化氢能产供销一体化产业链,推进打造中国第一氢能公司。
中国石化拥有国内最大的制氢能力,积累了储运使用等方面经验
目前,中国石化拥有国内最大的制氢能力,年生产量达350万吨,占全国氢气产量的14%。此外,中国石化在氢的运输、储存、加注、使用环节都有坚实的基础,而这正是中国石化打造第一氢能公司的底气所在。
目前,氢能产业主要包括4个环节:制氢、输氢、加氢、用氢。
制氢方面,目前业内主要有3种制氢方式:副产氢提纯、化石能源重整制氢、电解水制氢。中国石化炼化企业工业副产氢和煤制氢、天然气制氢技术已相对成熟,为中国石化发展氢能产业奠定了基础。
“炼厂分布在全国各地,为未来覆盖全国的加氢站供氢提供了可能。此外,炼厂的选址也考虑了水源分布,为下一步电解水制绿氢提供了优势条件。”炼油事业部氢能专家说。
输氢方面,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目前氢在我国尚未作为能源进行管理,而是作为危化品管理,储氢和运氢对专业性要求很高。中国石化作为上中下游一体化的能源化工公司,有着多年气液储运和危化品储运管理经验,已建成3条氢气长输管线,其中巴陵至长岭氢气输送管线全长42公里,是国内最长氢气长输管线。
加氢和用氢方面,目前我国乃至全世界的氢能应用场景都很少。在大众较为熟悉的氢能车交通领域,存在着先发展加氢站还是先发展氢能汽车的争议。氢能源正处于发展起步阶段,需要行业每一个链条上贡献者的努力。中国石化作为特大型能源化工公司,一方面可以和国内外车企合作,共同培育氢能源商用车、乘用车市场;另一方面,中国石化可以在科研、生产、销售等领域全面发力。其中,加氢站是氢能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目前,在加油站基础上改建、扩建加氢站,已在日本、美国等国家和地区被证明是加快加氢站网络布局的重要方式。中国石化拥有国内最大交通能源营销网络,改扩建加氢站边际成本低,可以快速布局加氢站网络体系。
系统布局氢能全产业链,助力原创性技术突破
目前,制约氢能发展的瓶颈主要集中于两个方面:一是技术不成熟等因素带来的成本问题;二是法律法规不完善,应用场景不足,商业模式不成熟。
氢能赋予了“一基两翼三新”产业格局新内涵,中国石化利用强大的研发、生产优势和网络优势,在诸多领域取得了突破。
2020年9月,高桥石化高纯氢气生产示范装置一次开车成功,这是拥有中国石化自主知识产权的首套高纯氢气生产示范装置,产品氢气纯度达99.999%,其原料是低成本的炼油装置副产氢气,采用大连院自主研发的高选择性定向除杂专用吸附剂,具有投资少、占地小、能耗低等优势,将有力推动燃料电池车用氢气成本下降。
目前,燕山石化和广州石化两家企业各自建设的2000标准立方米/小时燃料电池车用高纯氢示范项目已正式投运,并在取得充装许可证后对外供应高纯氢气。由海南炼化牵头设计建设的海南省首个氢气充装设施于4月16日投用,解决了岛内高纯度氢气来源问题,为海南省氢能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凡事预则立。多年来,中国石化对科研的投入和提前布局,让发展氢能更具底气。
2018年9月,中国石化成立新能源研究所,为中国石化发展氢能产业提供关键技术支撑和决策咨询。成立两年多来,新能源研究所搭建了氢气纯化、电解水制氢和燃料电池技术研发平台,承担科技部重点研发项目——燃料电池车用氢气纯化技术研究,开发了炼厂副产氢生产燃料电池级氢气专用吸附剂。成功开发电解水制氢专用铂碳阴极催化剂和铱系阳极催化剂,完成专利网布局,并利用自主研发的催化剂装配15千瓦级质子交换膜电解水制氢装置,能效指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各大研究院结合实际,在新材料等多领域开展科研攻关。石科院开发的高纯氢分析检测技术已获得CMA和CNAS资质认证,具备燃料电池氢气检测资质。大连院目前正加速推进全品类氢源的全流程解决方案,解决全产业链流程较长、上中下游发展不均衡、部分关键核心设备依赖进口、氢源成本高等难题。
绿氢未来会成为主场,加氢像加油一样方便
“十四五”期间,中国石化规划建设百万吨绿氢示范项目,目前绿氢项目前期工作正在加快推进。
“按照现有情况,新疆项目建成后有望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绿氢生产项目。”新星公司发展计划部的陈文钢告诉记者,该公司正布局新疆太阳能发电制氢和内蒙古太阳能发电加风电制氢项目,两个项目年产绿氢规模都超过现有世界上的同类项目。
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绿氢,是最环保的制氢途径,成本较高,面临着光伏、风电等电源高波动性带来的一系列制氢、储氢及控制系统等方面技术问题。
中国石化把这项任务交给了新星公司。
“光伏、风电等可再生能源制氢最大的瓶颈,是把发电和制氢两个环节耦合起来并进行控制,同时降低氢气成本。”陈文钢说。对此,新星公司建立了尚属世界首创的波动电源制氢技术模型,突破一系列技术难题,形成专有的控制策略和控制技术。
同时,为了满足东部城市氢基交通使用绿氢需要,新星公司同步在山东布局两个规模较小的光伏发电制氢项目,为东部沿海城市探索交通用绿氢发展途径提供经验。
加氢基础设施是氢能利用中的重要环节。中国石化现已全面展开相关建设,除了已经运行的10座加氢站,今年要建成运行100座,“十四五”期间建成1000座加氢站,对氢能全产业链进行系统布局,让加氢像加油一样方便。在中国石化的规划中,加油站将逐步向“油气氢电服”综合加能站转型。
【版权声明】秉承互联网开放、包容的精神,化工网欢迎各方(自)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我们原创内容,但要严格注明来源化工网;同时,我们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将版权疑问、授权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info@netsun.com,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