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18世纪的瓦特观察烧水炉上跳动的壶盖而产生改良蒸汽机的灵感时,他不会想到,这个发明对后世人类文明会产生多大的影响。
从18世纪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到21世纪席卷全球的第四次工业革命,科技创新在微观层面是激发生产力的动力,在宏观层面则成为经济增长、生产力跃升、社会进步的发动机。
特别是今天,高质量发展成为时代重大命题,科技创新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愈发凸显。
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明确提出,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要“推进科技创新,促进产业优化升级,突破供给约束堵点,依靠创新提高发展质量”。
每一次重大的科技创新,都会引领技术迭代,推动产业变革,催生大量新兴产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这不仅带来经济结构的重塑,还会使经济竞争的赛场发生转换。
对煤炭企业来讲,要在竞争中胜出,就应主动识变、应变、求变,成为技术迭代的推动者和引领者。
企业要想在竞争中胜出,就应跳出“同质化”困扰,在新赛场建设之初就加入其中,甚至主导一些赛场建设,从而成为新竞赛规则的重要制定者、新竞赛场地的重要主导者,即科技创新的推动者和引领者。否则,企业可能会陷入战略被动,错失发展机遇,甚至错过整整一个时代。
站在“双碳”风口,已有传统煤炭企业率先发力,聚焦“新能源+储能”,以“钠离子储能+飞轮储能”技术为核心,打造“光储网充”示范工程等。这些都是积极推进科技创新、推动产业优化升级的生动实践。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同样,市场是检验科技创新的最终标准。
离开应用场景、市场需求去谋划科技创新,无异于浮沙建塔。核心技术的突破最终都要以形成核心的产品或者技术为目标,只有做到这一点,才是真正完整地实现了创新驱动,才能如政府工作报告中所强调的那样,“依靠创新提高发展质量”。
所以,企业作为市场主体、创新主体,科技创新必须以应用为导向,必须遵循“生产要素新突破——新成果市场化、商业化——市场应用情况反馈回生产过程——促进技术持续改进和完善”的过程。
对于传统能源企业而言,科技创新要重点围绕哪些方面展开?
笔者认为,一是针对传统产业的“升级”,二是瞄准新兴产业的“转型”。
从近期来看,煤炭企业转型并不等于转行,加快新兴产业的发展不是要抛弃煤炭产业。正如习近平总书记两会期间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所说,“富煤贫油少气是我国的国情,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短期内难以根本改变”,“不能把手里吃饭的家伙先扔了,结果新的吃饭家伙还没拿到手”。
所以,在推进科技创新的过程中,能源企业要坚持“升级”和“转型”两条腿走路,一方面用现代科技改造升级传统煤炭产业,另一方面以战略眼光拥抱正在崛起的新能源、新材料。
例如,华阳集团在转型蹚新路的过程中,一手加快已有煤矿的技术升级,新建矿井以5G智能矿井的高标准打造;一手紧跟国家战略需求,锚定五大新材料产业加快技术创新,实现“升级”和“转型”齐头并进。
如何加快推进科技创新?需要在“加强合作”和“自主研发”两方面发力。
当今时代,合则强,孤则弱。推动科技创新,同样需要开放合作的精神。企业作为市场主体,要通过战略合作、股权让渡等多种方式,与拥有新技术和持续研发能力的团队加强合作,深化产学研用结合,让科技成果与产业发展实现无缝对接,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近年来,华阳集团通过“合作、合资、合伙”,实施更加开放包容、互惠共享的技术合作战略,气凝胶项目与深圳大学合作,飞轮储能技术与北京奇峰携手,钠离子电池技术与中科海钠联姻……通过深化产学研用结合,打通从“研发尾部”到“量产首部”的“最后一公里”。
“借才借智”的同时,企业还需要全面推进自主创新,从人才的“选用育留”,到加强研发费用的投入,再到加大创新激励的力度……构建一个“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宽松、健康、蓬勃的创新生态。
科技创新,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根本。只有自身筋骨强劲,才能在市场风浪中勇立潮头,才能真正成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中流砥柱。
【版权声明】秉承互联网开放、包容的精神,化工网欢迎各方(自)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我们原创内容,但要严格注明来源化工网;同时,我们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将版权疑问、授权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info@netsun.com,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