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主席鲍威尔17日表示,美联储正在迅速采取行动遏制处于40年高位的通胀。鲍威尔称,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广泛支持在接下来的两次会议上各加息50个基点。他强调,美联储将毫不犹豫地继续加息,直到通胀回落。
鲍威尔重申抗通胀决心
据美联社报道,当地时间5月17日,鲍威尔表示,“我们需要看到通胀以清晰而令人信服的方式下降,我们将继续努力。”鲍威尔表示:“如果物价上涨未能放缓,那么我们将不得不考虑采取更积极的行动,美联储将考虑更快地加息。如果通胀确实下降了,可以考虑放缓步伐。”
鲍威尔还表示,美联储“会毫不犹豫地”把基准利率推高至必要的水平,哪怕会导致经济增长出现放缓。虽然目前还不清楚利率可能会达到什么水平,但美联储官员将其定在2.5%至3%左右,大约是目前利率水平的三倍。鲍威尔暗示,美联储官员将在6月和7月的会议上继续加息50个基点。
5月初,FOMC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上调至0.75%至1.00%的区间,是美联储20年来首次加息50个基点。此外,美联储还计划于6月开始缩减巨额资产负债表。美国劳工统计局数据显示,4月美国CPI同比上涨8.3%,较3月8.5%的增幅有所回落,但高于市场预期的8.1%。
美国芝加哥联邦储备银行行长查尔斯·埃文斯17日表示,美联储需要积极加息才能使通胀重新得到控制。埃文斯赞成将联邦基金利率提前调整至中性区间。据《华尔街日报》报道,埃文斯表示,前置加息对加快收紧金融状况很有必要,这也能兑现美联储抑制通胀的承诺,从而有助于控制通胀预期。圣路易斯联邦储备银行行长詹姆斯·布拉德也表示,他支持美联储在未来几次会议上分别加息50个基点。
受鲍威尔表态影响,美国国债收益率17日在纽约交易时段继续攀升。对政策敏感的短期收益率领涨,3年期收益率上涨15个基点至2.9%,2年期和5年期收益率也上涨超过14个基点。长期收益率升幅略小,10年期收益率升高近11个基点,至2.99%。
高物价影响生产生活
据路透社报道,美国汽车协会(AAA)的数据显示,美国所有州的汽油零售价有史以来首次升至4美元/加仑以上,最后一批“失守”的堪萨斯州、俄克拉荷马州和佐治亚州的油价在一夜之间明显上涨。
根据AAA的数据,17日全美汽油均价为4.523美元/加仑,再次刷新纪录。其中,加州的汽油价格最高,均价达到创纪录的6.021美元/加仑,还有其他五个州的价格在5美元以上。此外,美国平均柴油价格17日为每加仑5.573美元,同样创下纪录。
莱斯大学贝克公共政策研究所研究员马可·芬利本月早些时候表示,高油价给低收入家庭造成的负担最重,他们把收入的很大一部分花在了燃油上,而且他们驾驶电动汽车的可能性较低。美国政府本月发布的一项预测显示,美国家庭今年平均汽油支出将较去年增加约450美元。
美国房地产市场价格也出现明显上涨,业内人士指出,由于供应链受到影响,当前建筑材料缺口较大,很多用材基本一出现就卖光,建筑成本的增加推高了房价。仅就佛罗里达州来看,相较疫情前,当地房价的涨幅不止30%,甚至出现翻倍。
另据彭博社报道,由于生活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微软和美国其他技术企业面临人力短缺挑战,需要靠涨薪等手段来挽留人才。微软现阶段实施混合工作制,员工超过50%的工作时间可居家办公。除微软外,亚马逊公司2月把企业员工底薪上限提高一倍至每年35万美元,在说明涨薪理由时提到眼下劳动力市场“竞争特别激烈”。
经济增长预期遭下调
鲍威尔日前在获国会批准连任后坦言,美国劳动力供需失衡和通胀高企并存,而美联储政策手段有限,能否实现经济“软着陆”取决于许多不可控因素。
富国银行首席执行官查理·沙尔夫17日表示,毫无疑问,美国正走向经济衰退。“随着美联储迅速采取行动,通过积极提高联邦基金基准利率来抑制高企的通货膨胀,很可能会造成一些经济后果。”
高盛集团近期下调了美国今明两年的经济增长预期,认为美联储收紧货币政策将带来金融市场震荡。以哈祖斯为首的高盛经济学家们最新预计美国经济今年将增长2.4%,2023年将增长1.6%,低于此前的2.6%和2.2%。摩根士丹利财富管理首席投资官丽萨·莎莉特在一份报告中也预计,未来12个月美国经济衰退的可能性为27%,而3月份时的预期只有5%。
此外,全球其他地区经济金融秩序也被扰乱。目前大量资金开始流入美国金融市场,新兴经济体成了受美国高通胀冲击的“重灾区”。为应对通胀、汇率贬值和资本外逃的风险,2021年主要新兴经济体多次加息。巴西、俄罗斯、墨西哥、南非全年分别加息7次、7次、5次和1次,累计加息幅度分别为725个、425个、150个和25个基点。
同时,全球能源、粮食、产业链等均再次受到巨大冲击,这让本就深陷高通胀困扰的全球经济金融秩序再次遭受打击。4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将其对2022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大幅下调至3.6%,其中对欧元区经济增长的预测更是从先前的3.9%下调至2.8%。专家指出,美国治理高通胀导致全球金融市场加剧动荡,增加了全球经济复苏的不确定性。
【版权声明】秉承互联网开放、包容的精神,化工网欢迎各方(自)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我们原创内容,但要严格注明来源化工网;同时,我们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将版权疑问、授权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info@netsun.com,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