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多能互补让能源更“风光”
——平凉市加快建设陇东能源化工基地综述
2183.7万吨——2021年,平凉市原煤产量占全省原煤产量49.6%,在保障能源安全供应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05.8亿千瓦时——2021年,平凉市火力企业顶住电煤价格上涨压力保供热供电,火力发电量创历史新高,发电连年稳定在全省火力发电量的20%以上,为新能源消纳提供了有效支撑;
60万千瓦——2021年,平凉市新能源发展取得标志性突破,全市新能源发电并网20万千瓦、开工建设光伏项目40万千瓦,在探索煤炭与新能源优化组合中迈出坚实一步;
……
近年来,平凉市围绕国家级陇东能源基地建设,全力以赴加快能源资源开发步伐,优质煤炭产能加速释放、陇电入鲁工程拉开序幕、调峰煤电建设稳步推进、新能源开发实现“零”突破,全市能源行业从“以煤为主”迈向“清洁化、多元化”发展,步入多能互补、多极突破、多点支撑的新阶段。
立足煤以“绿色低碳”推动陇东能源基地建设
平凉煤炭资源丰富,煤炭地质储量650亿吨、探明储量110亿吨,现有生产矿井22座,年产90万吨及以上煤矿产能占88.3%,灵台矿区6座规划煤矿设计生产能力每年2600万吨。
如何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是平凉必须做好的大文章。
去年以来,围绕推进“煤炭开发”,延补“煤炭链条”,做好“煤炭经济”,平凉坚定不移走稳步扩煤、加快转电、突破化工的路子,将煤炭分质转化利用作为全市九大重点产业链的首位产业,聚力打造能源化工产业集群,确保到2026年,全产业链产值达550亿元以上,增加值达300亿元以上。
为加快释放煤炭优质产能,平凉成立煤炭资源勘探开发协调推进工作专班,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担任专班组长,制定出台《平凉市“十四五”能源发展规划》《平凉市加快煤炭资源开发建设工作方案》等政策文件,开辟绿色通道、优化开发环境,举全市之力推动煤炭绿色智能开采、优质产能快速释放。
近日,平凉面向社会公开出让6个区块44.33亿吨煤炭矿业权,配套实施煤炭分质转化利用产业链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政策资金支持、营商环境优化等一系列政策,携手国内实力雄厚的煤炭开采及煤电化深度开发企业共建陇东国家能源化工基地。
2021年,邵寨年产120万吨、赤城年产90万吨矿井建成投产,有效缓解电煤及民生用煤供应压力,为全市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能;华煤集团全面推进矿井“四化”建设,砚北、陈家沟、东峡等8座煤矿达到省级绿色矿山建设标准,绿色智能开采水平领跑全省;新安煤矿完成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四化”改造;五举煤矿年产240万吨矿井进入矿建三期阶段,取得采矿许可证,将于2023年6月实现联合试运转;唐家河等煤矿列入全省“十四五”能源发展规划重点建设项目清单,正在按照“一矿一策”思路开展安全开采技术条件论证、制定开发方案,科学有序推进煤炭资源开发,力争到2025年,煤炭年生产能力达到3500万吨。
作为陇东能源基地煤炭生产“桥头堡”,平凉主动扛起煤炭增产保供责任,加强生产调度,积极协调各煤矿做好安全生产、稳产达产,协助4户停产煤矿办理各项证照手续,豹子沟煤矿、殿沟煤矿全面恢复生产,东沟村、新周煤矿取得采矿许可证。目前,日均生产原煤6万吨,超省下达任务1000吨。
紧盯“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平凉正在全力做煤炭清洁高效利用这篇大文章。4月20日,国内首套流化床甲醇制丙烯科技示范项目——平凉年处理60万吨甲醇制20万吨聚丙烯项目传来捷报,成功产出合格丙烯产品,延补了煤制甲醇产业链条。
随着年产50万吨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低阶煤高效低碳清洁化综合利用、20万吨聚丙烯高值化产业园等一大批延链补链强链项目陆续实施,全市煤炭资源由燃料向精细化、多元化原料、材料加快转型。
提升煤以“煤电联营”保障火电安全稳定运行
随着国内煤炭供需偏紧,近年来,火电企业燃“煤”之急问题凸显,电煤价格成为影响火电行业的最大变量。
以煤为“媒”,平凉在重点推动“陇电入鲁”工程配套调峰煤电项目灵台2×100万千瓦电厂、灵台矿区唐家河南川河煤矿建设的同时,充分借鉴“煤电联营”运行模式,促成中煤大屯煤电公司与山东能源集团强强联手,以煤电一体化发展,共同推进灵台矿区煤矿、电厂项目建设,探索构建煤电企业与上下游行业协同共赢发展良好机制。
取得环评批复、用地审批、水土保持报批等多个支持性文件,落实各项建设条件,满足与“陇电入鲁”工程同步规划、同步投产、同步发挥作用的要求——灵台2×100万千瓦电厂核准建设,为陇东能源化工基地建设开启强大“引擎”。项目建成后,可就地消纳煤炭约400万吨,年发电量100亿千瓦时,对保障新能源可靠并网消纳和“陇电入鲁”工程安全稳定高效运行发挥重要支撑作用。
紧跟国家大力推进煤电节能降碳改造、灵活性改造、供热改造“三改联动”步伐,平凉统筹推动全市413万千瓦煤电机组实施“三改联动”,促进煤电清洁低碳发展,做好新能源调峰、保障、支撑。
平凉市全力推动煤电发展,同步跟进电网建设,新疆吉昌—安徽古泉±1100千伏特高压主流输电线路、太阳山—六盘山—平凉750千伏线路、兰州东—平凉—乾县750千伏线路三条电力“高速公路”贯穿平凉,构成“煤从空中走”的大走廊。
750千伏平凉变电站,330千伏成纪、尚家塬、眉岘、朝阳变电站及17座110千伏变电站柔性互联,保障了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和电力可靠供应,平凉已成为甘肃东部电网枢纽及电力分配中心和西电东送的重要输送通道、功率交换中心。
不唯煤以“优化组合”引领新能源规模化发展
依托“陇电入鲁”工程和优越的新能源资源储备优势,平凉追风逐日、风光互补,聚焦风电、光伏发电等产业开展精准招商攻坚行动,让新能源产业快速“风光”起来。截至2021年底,全市建成并网新能源发电项目装机达20万千瓦,新能源装机占电力总装机的4.5%,较“十三五”末提高3.1个百分点。
在崆峒区峡门乡、麻武乡的山沟梁峁上,一座座风力发电机组迎风旋转,这是平凉首个分散式风力发电场。35台风电机组总装机规模12.5万千瓦,每年发电量达2.5亿千瓦时,可节约标准煤7.87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1.5万吨,节水约5万吨。
作为平凉绿色能源重要拼图的生物质发电,同样备受青睐。1月8日,崆峒区1.5万千瓦海创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建成并网,实现垃圾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填补了全市生物质发电的空白。5月12日,庄浪县与海螺集团签约,携手建设平凉生活垃圾焚烧发电二号厂——庄浪县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
此外,在5.91万千瓦光伏扶贫电站建设中,平凉积极探索集中与分散并举、打捆送出与就地消纳相结合的光伏产业发展之路。
步入“十四五”,平凉市在能源高质量发展道路上,迈出坚实步伐:
通过竞争性方式配置项目,引进山东能源集团、华能集团、上海电气风电集团等大型能源企业,借力推动煤炭与新能源优化组合发展;
省上下达的第一批光伏项目40万千瓦,正按照“光伏+农牧业”“光伏+采煤沉陷区治理”模式加快建设,年内全部并网发电;
崇信、华亭、灵台、庄浪4县(市)以整乡、整村分布式光伏推进试点为契机,利用居民住房、学校、医院、厂矿企业等屋顶资源,建设6.5万千瓦屋顶光伏项目;
……
到“十四五”末,平凉市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预计达285万千瓦,配套储能设施超10万千瓦,新能源消纳能力显著提升,煤炭和新能源组合不断优化。
大潮涌起、风正帆悬。“下一步,平凉将紧盯建设陇东能源化工基地,全力推进煤炭分质转化利用产业链建设,在全省煤炭保供稳价上多作贡献,在煤炭高效材料转化上加快步伐,在全省新能源建设优化组合上主动作为,走出一条‘立足煤、提升煤、不唯煤、超越煤’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平凉市发改委主任郑忠锋表示。(史维轩)
【版权声明】秉承互联网开放、包容的精神,化工网欢迎各方(自)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我们原创内容,但要严格注明来源化工网;同时,我们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将版权疑问、授权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info@netsun.com,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