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布鲁塞尔6月23日电近日,欧洲能源供应遭遇一场“压力测试”。在罕见高温天气中,多国接收的俄罗斯天然气锐减。随着制裁与反制裁的博弈加剧,欧洲对俄挥出的大棒,正显而易见地伤及自身。请看新华社记者从前方发回的观察——
6月中下旬,西班牙、法国、意大利等欧洲国家连日遭遇40摄氏度以上高温,部分地区气温刷新6月同期纪录。
与此同时,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俄气)近日多次减少对欧供气量,法国、意大利、奥地利、斯洛伐克等国能源供应纷纷告急。据德新社报道,“北溪-1”天然气管道现阶段的供气量只有先前的40%。其中,意大利、斯洛伐克收到的供气量只有先前一半。此外,俄气日前发表声明说,另一条“土耳其溪”天然气管道自6月21日至28日也因检修暂停输气。
按俄方说法,由于德国西门子公司未能按时送回修理的气体压缩机部件,影响“北溪-1”管道运行,导致削减供气量。但欧方称,这其实是一种政治博弈。此前,俄方为了反击西方制裁而推出卢布结算令,已向波兰、芬兰、荷兰、丹麦等欧洲国家暂停供气。
今年2月底以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俄罗斯实施全方位、无差别制裁,包括将能源制裁武器化。比如,欧盟委员会6月初公布了包括部分石油禁运在内的第六轮对俄制裁措施。按计划,欧盟8月将停止进口俄罗斯煤炭。
不断加码的制裁措施没带来预期效果,却显而易见地加剧了欧洲能源短缺,制裁的反噬效果令欧洲民众苦不堪言。不少欧洲国家能源价格近几个月来大幅上涨,带动整体通胀率连创新高,欧洲央行不得不着手准备10多年来首次加息,欧委会则下调了对今明两年欧盟经济增长的预期。
也正因此,欧盟内部关于制裁依然分歧严重。反对声音强调立即“封杀”俄能源将重创欧洲经济,并警告欧洲将因此面临物价上涨、制造业下滑和生产停滞等多重风险。
俄罗斯是欧盟最大的天然气和原油供应国。欧洲真能尽快降低对俄能源的依赖程度吗?欧盟近期的确动作频频,但难度系数着实不小。
一方面,欧洲国家前往中东、非洲等地寻找能源替代供应方,但有分析指出替代源存在工期长、成本高等问题。另一方面,欧洲国家近年来原本限制煤炭发电、致力于提高新能源占比,但在能源供应紧张形势下,德国、奥地利、希腊、荷兰等多国近日纷纷宣布重开煤电厂、增加煤炭产能、提高煤电占比、限制天然气发电等相关举措,被视为在环保节能方面无奈“退步”。
按计划,“北溪-1”管道7月将迎来年度检修,到时候停气又是不可避免。对欧洲民众来说,这个夏天不好过。而有分析指出,如果俄方供气量持续减少,欧洲想在今年年底把储气量提升至90%的计划恐将落空。对欧洲不少中小企业和家庭来说,这个冬天更难熬。(记者:李骥志、康逸、张璇、王湘江;剪辑:王玉珏;编辑:孙浩、鲁豫)
【版权声明】秉承互联网开放、包容的精神,化工网欢迎各方(自)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我们原创内容,但要严格注明来源化工网;同时,我们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将版权疑问、授权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info@netsun.com,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