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这所大学的朱书教授团队在肠道免疫研究中取得新进展,为食物过敏治疗提供了新方向。
机体免疫系统如何识别自我、非我的抗原一直是免疫学的核心问题。机体已发展了针对自我抗原的中枢耐受机制避免免疫系统攻击自身抗原。针对非我抗原,免疫系统已发展出感知病原信号,并启动免疫激活和清除机制的系统,但是一些对人体无害的抗原,比如肠道中来自共生微生物或食物的抗原,免疫系统会选择诱导外周耐受机制,避免产生强烈的免疫反应危及自身。其中,食物抗原如何被识别并启动免疫耐受的机制一直不清晰。
GSDMD分子在不同细胞中应对病原以及食物抗原示意图。(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供图)
GSDMD蛋白作为介导细胞焦亡的关键执行蛋白,近些年来受到领域内学者们的广泛关注。GSDMD的非焦亡功能以及在肠道发挥哪些具体的生理作用,也成为亟待探索的科学问题。
在此次研究工作中,研究人员首先针对生理状态下各个组织细胞的GSDMD进行了蛋白印迹检测,发现检测的各组织样品中,只有在前端小肠的上皮细胞中能检测到一条大约13千道尔顿大小的剪切带。
进一步探索研究后,研究人员针对多种基因表达背景小鼠,构建了两组食物耐受模型,即花生提取物诱导的花生过敏模型、鸡卵清蛋白诱导的迟发型超敏反应模型,最终证实了GSDMD在肠道的生理功能之一是参与构建宿主食物耐受。研究人员介绍,此次研究工作为食物过敏的治疗手段提供了新思路。
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于国际权威学术期刊《细胞》。
【版权声明】秉承互联网开放、包容的精神,化工网欢迎各方(自)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我们原创内容,但要严格注明来源化工网;同时,我们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将版权疑问、授权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info@netsun.com,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处理。